(老梁说)我们都知道亿腾证券,蒋介石对于国民党的军队那是厚薄有别,属于嫡系的中央军那是捧到手心怕化了。
其实在长春被解放军围困期间,也上演过同样的一幕。
当时解放军把长春围了起来,国民党在长春的守军,为了严防死守解放军,就有这么一道命令,里不出外不进。
这道命令不仅限制了人口的流动,还一举掐断了,长春的商道,外来物资就没法入长春,粮食也被推高了一个您难以想象的高度。
有多高呢?根据一个长年居住在长春城里的老人——江文英回忆,当时在长春城里一个大饼就能换到一个金镏子,而一个金镏子回手就能换个大姑娘,所以那个时间段里,一个大饼拿出来就能和一个姑娘结婚。为的就是能有一口活下去的吃食。
从这段回忆中,您就能体会到当时长春的窘迫。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食物来源还成了国民党部队,毕竟陆路没法通行,他们还可以进行空投。
但空投这事您以为都是一样的吗?完全不是,当时防守长春的国民党部队,大体就两支部队,一支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新七军,另一支是滇军六十军。
展开剩余93%空投的时候,都是区别对待,新七军的防区投的是细粮——白面,大米,而投给六十军的是杂粮,甚至是给牲口吃的压榨过油的油渣饼。
后来空投因为不可能把握方向,投错方向,这让双方的矛盾加深了不少。
反观解放军对待国民党部队就完全不一样了,举个例子您听一下。
当时国民党守军中有一个一一四团,他们防守的位置是国民党阵地的前沿位置。
那么在长时间的对峙中,这个团的一个班长病倒了,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吃食,就算是有也吃不好,身体扛不动了。
那么这个班长的上级领导——排长,也着急了,于是就想到了向解放军求救,想要让解放军给他们送点吃食,哪怕是一袋子干大米也成。
毕竟双方都是顶着中国二字的中国人,不是生死仇敌的日本人,这位排长不认为这是一个坏主意,毕竟和解放军打的仗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也相信解放军也不会见死不救的。
解放军接到消息之后,也没那么不近人情,什么干大米不干大米的,直接把饭做好了,然后就给送了过去,顺道还给他们送过去一些大米。
这排长也很高兴,结果这事被他们更上层的领导营长知道了,把这排长叫过去,一顿大耳光子下去,一嘴牙也打坏了,从嘴角里也喷出了血,这才完事。
最后这排长气不过,直接带着这个班,带着所有的武器向解放军投诚了。
当然解放军对他们也不错,直接把他们这一个班的人,送到大后方休息去了,毕竟这么些日子熬下来,他们的状态也不好。
您就说吧,就这种状态,国民党那些个特务可不就害怕,共产党说那些挖心的话,毕竟这都是事实,没有一点伪造的成分。
好了,这么说干巴巴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当年长春和平解放的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时整个东北战场的局势。
话说在东北战场上,解放军从1947年的五月份,连续发动了夏,秋,冬三季攻势。
这三场攻势下来,东北的许多城市又重新回到了解放军手里。转过年来到了1948年春天,这就歼灭国民党三十多万大军。
您都不知道,一开始国民党进入东北有七个正规军,然后整编那些伪军,地方武装之类的军事集团,弄出了六十万大军。
那一股子气势,逼人心肺,叫嚣要在半年内占领整个东北,时间走到现在,这口号就成了吹牛,一半部队还被打没了。
这剩下的部队,就被解放军给包围在了吉林,四平,长春,沈阳,锦州等等,这些并不连贯的城市当中了。
而这里头最让国民党担心的就是,困守在四平,吉林和长春的敌人。
眼瞅这局势变得如此不堪,蒋介石也想来个力挽狂澜,所以就想着要加强吉林和长春这一带的部队,所以就要来个统一指挥,把这个指挥位置就交给了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
那么郑洞国手里就有了十万之众,首先是长春驻军新七军,接着是吉林驻军六十军,再加上一些个地主,土匪,伪军整编过来的杂七杂八的部队,合到一块也有十万大军。
当然十万归十万,看着势大,其实也没多少骨头。所以在解放军大兵压境的时候,郑洞国也没辙,放弃了六十军驻守的吉林,让六十军退到了长春。
因为撤退得比较慌乱,以至于六十军有一部分随军家属就没来得及跟着部队一块撤走。
从这一点,您就知道,当时郑洞国有多么慌乱。
那么为什么要撤到长春呢?
长春这个地方很重要,只要说一点您就明白了,当年日本人扶持溥仪在东北弄了一个伪满洲国,这个所谓的“首都”就是长春。
您就说吧,这地方能不重要吗?
而且经过日本人的建设,这里的工事还很不错,别的不说就光那银行钢筋水泥的墙壁就有一米多厚。
在日本人手里进行了很多年的建设,日本人几乎把长春的城市建筑和军事建筑结合到了一块。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最为重要的几个建筑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部、日本在乡军人会、日本侵华空军司令部和大兴公司四座大楼,他就杵在市中心十字路口的四角。就这些楼他还用坑道进行了连接,只要发生了什么变化,把铁门一关,还能把这四个建筑进行隔绝。
所以当时的郑洞国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依托这些个工事来固守长春的。
那么当时解放军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总体是按照中央军委的思路进行: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相机夺取敌占中等以上和具有中等坚固设防城市”
所以东北野战军就打算在攻取四平之后亿腾证券,再抓住机会拿下长春。
咋说呢?当时解放军别说在东北了,就算是放眼全国,局势都是相当好。
从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经过十个月的发展,敌强我弱的态势已经彻底地扭转过来了。
首先晋察冀野战军已经拿下了石家庄,刘邓大军也挺进了中原地区,所以解放军和国民党之间的攻守之势已经彻底地调转了过来。
就这时间点上,解放军已经开始进行地方建设,比方说当时的东北局确定了“七七”方案,要派出十二万干部下乡搞土改,到了1948年的时候,这事已经完成了。
我们都知道,一支部队的强弱,你就得看老百姓支不支持,土改完成之后,老百姓都明白了那一支部队才是老百姓自己的部队,所以解放军已经拿到了胜利的转折点,可以反守为攻了。
当时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切断东北敌人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再围歼在东北的一个个孤立的敌人。
所以当时动员起来之后,就要对两个点同时下手了,一个点是锦州,另一个点就是长春。
锦州战役,刚好上篇小编的文章就写过的,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回头看看。
锦州当时是东北和华北的连接点,把这掐断了,东北的大门就算是关上了,关门打狗的形势就出现了。
而打长春,因为他的地理位置重要。
所以当时形成的方案是,围困长春争取长春和平解放,攻打锦州,争取短时间内拿下。
结果任谁都没有想到,锦州用了三十一个小时拿下,就在锦州拿下的同时,长春也和平解放了。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围困长春又是怎么进行的。
其实当时的主力部队都去打锦州了,那么围困长春的部队只能临时拼凑一下。
您比方说当时就成立了独立十师,他是在当年二月下旬,在八面城组成起来的。
是辽吉军区一分区的十三团,二分区的十六团和十八团作为骨干,然后再改编了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以及三十团,外加一个炮兵营组成的。
而师领导机关,整个就是以二分区机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这么一说,您就知道这个独立十师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是为了围困长春,专门组建起来的部队。
所以这个独立十师组建完成之后,就从八面城往郭家店和樊屯一带挺进,当时的想法是,找机会打击从长春出来的敌人。
那么第一次长春的外围战是在1948年四月初发生的。
当时郑洞国也明白自己的情况十分的危机,国民党在东北就那么几个城市可以守着了,唯一能和他遥相呼应的就剩下沈阳了,至于锦州也别想了,锦州也想着和沈阳遥相呼应呢?
而不管是谁和沈阳呼应,地面就别想了,只能通过空军的飞机进行呼应。
所以困守长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困守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就必须解决,那就是粮食。
所以当时郑洞国就派出了新七军的两个师,三十八师和五十六师从长春跑了出来,跑到乡里进行抢粮。
这些家伙窜到马家油房和两半屯一带的时候,正好就被伺机而动的独立五师给撞到了。
既然这么有缘分,对这股子国民党部队不能手软,独立五师就下手了,当然光凭独立五师一个师吃掉国民党两个师,那肯定吃力,所以一个电报打过去,独立十师也跟了上去。
本来这场仗,国民党就没打算打,所以在解放军两个独立师的夹击下,打了两个小时,跑了。
至于劫灭敌人,两个师打两个师,这没有好的地理条件是不可能形成的,这一场战斗仅仅是让对手伤亡惨重。
当然了抢粮这事,国民党不甘心又来了一次,结果被打跑了,后来在外围战中,对大房身机场进行了争夺,这一战郑洞国失败了,这算是把长春和沈阳之间的唯一联系个掐死了。
打从这里起,长春就被彻底地孤立了起来。
外围战役结束之后,最终就形成了对长春的包围,当时是第一,第六纵队和三个独立师对长春进行包围的。
其实在对长春完成包围之后,一开始也有想法对长春实施进攻的。
但分析之后,长春不好打。
一个是长春的防御工事,另一个是长春的部队十万,当时围困长春的解放军也是十万。
而国民党的新七军也是精锐部队,而六十军当年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禹王山那也是经典战例,是一支善于防守的部队。
这要是硬攻的话,伤亡不会小,所以当时党中央和东北总局就有了对策,对长春的敌人进行长围久困。
于是对围困长春的部队又进行了一次调整,一纵和六纵后撤进行整训,调十二纵的三十四师集合三十五师,加上第六,七,八,九,十,五个独立师,外加一个高炮团,这就形成了对长春之敌围困的部队。
以上算是解放军当时的情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国民党的情况又如何呢?
六十军,一支看起来像叫花子的军队。
长春围了起来,就算是不缺粮的军队也开始缺粮了,部队的日常供应也缩减了很多。
团以上的军官,吃点白面大米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营级以下的军官,餐桌上的饭食,就已经开始掺杂起玉米和高粱了,至于士兵,一枚豆饼也就差不多了。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只能用他手里那些个运输机可劲地往长春投放粮食。
当然了这些个粮食掉下来也没个准头,为了粮食六十军和新七军掐架也是常有的事,以至于饥民也加入了其中。
后来郑洞国看着这样可不行,所以就下令,由长官部统一接受粮食,然后再进行分配。
这招看起来是不是很不错,其实执行的时候就出错了,毕竟国民党贪腐成风,以至于部队要粮食,这个把控粮食的部门,粮食还没拨,就先伸出了手,没金条别说话。
您说说,就这样能打仗吗?而六十军穷的一眼能看到底,金条个鬼!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当时守城主力就俩军,六十军和新七军。
六十军是从南方直接掉过来的,身上的衣服还是南方的衣服,棉衣就别想了还没下发呢,一帮子官兵冻的打哆嗦。
新七军的士兵看了都笑话对方是花子军,所以六十军对于新七军从上到下都很反感。
在他们看来,新七军也有脸笑话他们,当时粮食分配的仓库一直就在新七军的防区,就连郑洞国的总部也在这里。
新七军拎出来的粮食是大米白面,六十军是豆饼,就这还被扣发50%进行发放,六十军连个豆饼都吃不饱。
再说开会,因为解放军围城,双方的军长经常性的开会,当时新七军的军长坐着吉普车去,而六十军的军长坐着马车去,别笑。
人家新七军打连以上的军官都有吉普车,而六十军全军就两台旧车,就这还缺少汽油老是抛锚,所以六十军的军长可不就得坐马车去吗?
所以当时,六十军对新七军看法大了去了,两支部队除了军长能坐一块谈点事情,其他的军官都不会相互搭理对方。
您就说吧,就这种情况,国民党他也能守的下去才成,当时城里的国民党部队军心混乱,那真不是胡说。
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特务会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共产党的挖心话。”
这都不用说,轻轻一点,六十军都能感同身受。
所以后来,郑洞国眼瞅着,城里头的粮食越来越紧缺了,没法子这才松了口,让城里的老百姓出城。
趁着这个节骨眼,一百多个之前抓到的六十军的军官被放了回来。
说道这里,您也知道解放军要干嘛?就是给国民党带一点真话进去。
结果这回来的一百多人,回头就被国民党特务给抓了起来,后来还是陇耀师长给担保了出来。
其实这位师长也想知道,解放军对他们这些被俘虏的军官是个啥态度?
“好!解放军比国民党蒋介石,对滇军好多了!”
这个回答,就没有一个变样的,统一口径都是这么个答案。
别的不说,六十军的主力师184师,在长春围困之前的1946年,海城就发动了起义,起义后的军官都被解放军当宝贝的看,还直接去了东北军政大学进行轮训。
这也就算了,解放军的部队人人平等,你是窝头,跑到首长哪里扒拉首长的饭碗也是窝头,而且窝头的数量只会比你少,不会比你多,就不讲官阶不官阶的。
之前六十军从吉林撤退的时候,没来得及跟上的六十多个家属,也被送了进来。
袍泽同僚的话听够了,那么在听听枕边人的话怎么说?
当然在这种情况之下,解放军还得两手抓,也要做好硬攻的准备。
情报员还把长春的地下管道图纸给弄了出来,这样到了真正攻城的时候,尖刀部队就可以按照这个图纸攻入长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报员还把当年被日本人杀害两个将军的头颅从长春医学院的库房里头偷运了出来。
那么我们来看看六十军当时的想法。
当时长春的军警宪特组成的特秘处,已经抓了两千多人,而六十军内部也有国民党安插的眼线,六十多个家伙就散布在六十军各个部门。
这也就算了,六十军本来有三个师,从滇缅战场回来之后,就被蒋介石弄走了一个183师,到了东北又撬走一个184师,按照六十军的话说,这个184师陷入绝境蒋介石不救,最后被逼的起义了。
三个师去了两个,如今六十师还有三个,增加的是暂编五十二师,这其实就是一支放在六十军进行监督的部队,因为他是中央军临时配属给六十军的。
至于另一支配过来的暂编二十一师,虽然也是滇军和六十军走的很近,但因为之前的内战,就没有补充过,实力仅仅剩下一半了。
所以当时六十军能调动起来,一块配合的就是两个师。
不管怎么说吧,最终六十军选择了起义,等到郑洞国知道这事,派代表过来见六十军军长的时候,要他顾全大局从长计议。
结果收到的回答是:
“什么从长计议,我是反蒋起义!”
您都不知道,当六十军开出城之后,解放军接管了六十军的防区,这样解放军和新七军几乎可以说脸挨着脸了,好尴尬啊!
新七军的士气也掉到了谷地。
最终新七军也做出了明治的选择。
而长春就被和平的解放了。
您都不知道,当时六十军从城里头出来的时候,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还给他们送上了食物。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亿腾证券,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