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以后传金所,对道路的交通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便有了桥梁,码头以及公路和铁路建设,这也是一个国家迈入工业化的标志之一。
晚清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就有了迈入工业化的举动,但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于是到了民国时期,这个工业化的重任又落到了民国政府身上。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掌权,急于表现的他,便希望建设家乡浙江省,于是命令浙江省加快实现工业化的脚步,同时建设具有标志性的桥梁和公路。
为了满足蒋介石的这个心愿,于是浙江省政府提议修建钱塘江大桥,最终这个提议得到了落实,邀请了国内著名的桥梁设计师茅以升来参与设计和建设桥梁,可是就在钱塘江大桥刚施工的后,他请了戏班连唱了三天戏,这么做究竟意在何为呢?
一、桥梁施工前突发意外
北伐战争结束后,为了让国家发展尽快走上正轨,国民政府做了一系列的举措,开始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于是决定开始动工修建钱塘江大桥。
展开剩余77%这座大桥由当时中国著名的桥梁设计师茅以升来主持设计并建设,可以说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水平。
茅以升在设计钱塘江大桥时为了选址可谓是跑遍了钱塘江沿岸的每一处,对于要建设大桥,他可谓是毫不含糊,不仅要找一处水流平稳,还要宽度最窄的地方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于是光是选址这一项工作可就愁坏了茅以升,这主要也是因为钱塘江的水流并不稳定有关。
随着实地探查的深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茅以升终于寻找到了一处合适建桥的地方,最终茅以升便以该地为基准,开始测算工程造价。
经过反复测算,茅以升得出要完全建设桥梁所需要的费用在500万银元左右,这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于是当听到这个报价后,国民政府的相关部门有些迟疑,但是对比那些造价更为高昂的办法,也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建设桥梁了。
于是不久后,当地政府便募集了资金,开始准备动工建设桥梁了,茅以升也在完善方案后,在1934年的8月正式动工。
可是刚刚预备动工的时候,在为桥梁打桩的过程中,打桩的工作人员遇到了大浪,不久便全部遇难了。这件事震惊了当地百姓,纷纷开始阻挠桥梁施工,这让原本计划完善的施工计划不得不停下来。
二、请戏班唱戏三天
第一次施工便遭遇事故,这让当地百姓开始充满疑虑了,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百姓甚至还抛出了鬼神论,这让茅以升十分难堪,最终他不得不妥协,请了戏班连唱了三天的戏。
请戏班连唱三天戏其实实属无奈,如果不打消当地百姓心中的顾虑,恐怕百姓会继续阻拦施工。为了让施工顺利进行,茅以升自掏腰包请了戏班连唱了三天的戏,在百姓的心中这才算是请走了鬼神,于是钱塘江大桥得以顺利施工。
茅以升请当地的戏班唱戏可谓开销不小,当时的戏班正看中了这门生意,也料到了一旦施工肯定会出事,出事就必须找戏班,所以他们都等着茅以升上门呢。果然在不久之后茅以升上门了,不仅一开口就是连唱三天的戏,还允诺价钱好谈。
戏班们一看生意来了,于是便慌忙报出比平时高了三倍的价格,可是茅以升不仅全然答应,还额外给戏班所有人加钱,目的就是要戏班的人去劝说当地百姓,要让他们相信修建大桥是完全无害的,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最终当地百姓在连看了三天的戏后,看到戏班人员说不仅请走了鬼神,还让大桥得以顺利修建,同时修建这座大桥也很有必要等等,这让当地百姓开始深信不疑。忙活了好一阵,终于让当地百姓消停了,也不再阻拦施工了。
于是不久后复工的钱塘江大桥,在茅以升的督导下,钱塘江大桥在抗战的战火中通车了。虽然仅仅通车了不到90天,但是它的意义重大,这让钱塘江大桥成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意义的大桥,它的通车证明了中国是有能力迈入工业化的一个国家,也激励了后人在桥梁建设领域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三、结语:
钱塘江大桥的通车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在建设钱塘江大桥时传金所,当地百姓并不理解其中的用意,反复阻挠施工,这让负责人茅以升只得请戏班唱了三天戏,这才打消了百姓心中的顾虑,让大桥得以顺利施工。从这里也能看出想要让中国全面进入工业化,提高国民素质不可或缺,所以到了新中国建立后,大力扶持教育,为中国进入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